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武威凉州大柳镇“小西瓜”做出“大文章”

22-08-25 14: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吊秧、缠蔓、授粉、浇水、施肥,每天天不亮,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西社村监委会主任杨双仁就在大棚里忙碌着,“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集体经济产业园搭建了14座全钢架日光温室,5月中旬定植了32000多株西瓜种苗,8月初西瓜就陆续上市,效益非常可观。”杨双仁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

  走进凉州区大柳镇集体经济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棚内瓜蔓一片葱绿,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惹人喜爱,村干部正在和村民们一起采摘、挑选、装车。

  近年来,大柳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大力发展西瓜产业,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以“小西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7月,大柳镇集体经济产业园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市级示范点。

  巧借“东风”添动力

  从“用好外在助力”“激发内生动力”两方面着手,借势借力破解资金难题,补齐资金短板。实施“村级集体项目带动计划”,精心编制大柳镇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方案,申报“西瓜小镇”示范点建设项目,争取各类扶持资金624万元,打造占地136亩集体经济产业园,建成全钢架双面日光温室37座、2.64万平方米、拱形日光温室50座3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道路、线网、附属用房等基础设施,引入物联网智能温控、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科技农业设备,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同时大幅节省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同时,将现有收益的30%用于订购西瓜种苗、平整棚内土地、购置经营生产资料和支付人工工资等,解决再生产经营缺乏资金投入的难题。

图片

  “从市直部门到乡镇任职,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7个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发展集体经济坐等不到,乡村振兴空喊不来。对此,我们一班人就如何发挥大柳西瓜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上做文章,去年在大柳村先行先试,由村集体和村干部共同筹资建设全钢架拱形日光温室,当年种植一茬西瓜一茬叶菜,实现村集体收入2.5万元。在总结推广大柳村试点经验基础上,今年我们整合资金统一规划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园,由各村认领“责任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将真正实现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大柳镇党委书记严建澍说。

  抱团发展聚合力

  设立大柳镇西瓜小镇产业基地党总支,引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推行“政府主导+国有公司市场化运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一体化发展模式,成立大柳瓜满园乡村振兴公司,同步建设瓜菜交易市场和种苗繁育推广、品种展示示范、尾菜秸秆资源化利用3个中心,打通“种苗繁育—西瓜种植—仓储销售—尾菜处理”全链条,实现集体经济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施支部领办产业、书记领办项目、党员领办任务“三项计划”,投入村集体经济资金45万元,由7个村党支部牵头认领87座“责任棚”,选拔32名党员农民包区包棚,示范带动200多户群众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双赢”。

图片

  “以前,为群众办点事靠的只有村上的办公经费,或者到处拉赞助,由于资金有限,村上说话没人听、发展产业无人跟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来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刚开始我们也感觉压力很大,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率先筹资建成拱形温室发展西瓜产业,今年镇上又整合资金打造集体经济产业园,村上有了经营自主权。下一步我们将在管好种好‘责任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上下功夫。”大柳镇大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顾超祖说。

  多元经营激活力

  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模式,构建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紧密联结的经营格局。充分发挥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基础扎实、群众管理经验丰富、产储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健全等优势,将37座全钢架双面日光温室分配给7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订单+保底”模式发展西瓜产业,按“5%固定分红+40%收益分红”进行收益分配。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引导西瓜收购企业与村内致富能人合作种植,由企业统一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服务,实现经营发展与农户增收“双赢”。目前已售出西瓜6.5万斤,获得收益12万元,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预计年底前村均收入可达到8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务工增收6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从主导产业中的收入从2021年的6.32%提高到2022年90%以上,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图片

  马军在凉州区大柳镇从事种苗繁育工作五年有余,“由我提供西瓜种苗和技术指导,村上负责种植管理,我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合作经营模式特别好,既解决了我自己建棚投入过大的问题,也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又给村上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我们实现了‘双赢’。”马军边抚育种苗边向记者介绍。

  创新管理提效力

  建立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增收挂钩机制,制定《大柳镇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构建“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村干部报酬补贴机制,明确村“两委”成员在订、种、产、销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对产值达到保底产量且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按照创收资金20%—30%的比例对村干部进行奖励,目前已发放奖励资金2万元,有效增强了村干部“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市场化营运模式管理集体经济产业园,大柳瓜满园乡村产业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资产管理、财务核算、业绩考核等工作,从选种、育苗、嫁接、收购、销售等各环节全过程开展监督,实现资金安全、收益稳定。

  “我们将持续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的发展模式,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抓紧抓牢聚投资、育人才、强技术、拓市场、促振兴等关键要素,全方位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切实把西瓜产业培育成全镇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把产业园打造成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样板。”大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维坤说。(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