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国网甘肃电力北斗建设侧记

22-09-19 11: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8月27日,北斗无人机自主巡检在甘肃白银330千伏台银线22号杆塔徐徐升空。北斗无人机自主巡检首飞的成功,标志着国网甘肃电力北斗技术应用从试点阶段全面进入到规模化、精准化应用阶段。

  星罗棋布,公司电力北斗精准服务网成型

  戈壁绵延、古老荒凉的陇原大地,坐落着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西北电网功率交换的枢纽中心,甘肃电网在跨省功率交换、“西电东送”战略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超高压输电走廊的重要通道,而崎岖的地势、狭长的地形都为甘肃的电网建设与运行带来的诸多的困难。

  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数字化事业部看到了“电力+北斗”的无限可能,依托北斗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峭壁荒漠将不再是线路监测、用电信息采集等业务的阻碍,北斗精准服务网的建设,正是国网甘肃电力北斗产业化应用的开局大作。

  为了使北斗位置服务网能够对甘肃电网进行全覆盖,实现电网设备精准定位、数据全量采集,数字化事业部围绕西电东送主干网架,覆盖甘肃省重点线路,依托省、市两级数字化技术协助模式,规划建设了北斗地基基准站,工作人员深入隔壁、山林,经过多次定位覆盖测试,确定了北斗地基增强站的部署最优位置,历经1年建成全省51座北斗基准站并组网,为电力北斗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10月30日,随着330千伏茨滩变电站内最后一座北斗基准站建成,甘肃电力北斗精准服务网地基增强站系统建设圆满收官。这些星罗棋布、拥有毫米级精准定位能力的站点不舍昼夜地持续为陇原大地的电网线路保驾护航,通过北斗厘米级定位、纳秒级授时和超长短报文等功能,大幅提升电网生产和运维检修精益化管理水平。至此北斗新技术全面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空间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应用”是关键

  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实现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组网的基础上,数字化事业部继续探索北斗应用场景,形成了“一园区、多示范”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布局,在集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运营体系的支撑下,甘肃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蓬勃发展。杆塔地基沉降监测、电能表统一授时、应急物资运输、应急短报文通讯、无人机自主巡检……一系列实用化、规模化应用场景一一落地,北斗技术应用在甘肃电力拉开了序幕。

  新技术的应用,本质是避免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建设与业务发展脱节,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作用发挥,形成发展合力和价值创造,公司依托北斗技术,聚焦甘肃陇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移动网络信号覆盖不全等现实问题,组织成立由省、市两级业务、技术专家团队,克服高山密林环境环境,跋山涉水徒步实地勘测地形,多次完成现场调研、选址、测试,在开展江都一二线5座重点区域铁塔为期90天的北斗监测站的建设过程中,事业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实现可行性分析和技术支撑,地市公司专家负责问题需求确认,协同配合实现供电杆塔地基变化实时高精度观测与预警,切实提升了数字化服务公司发展大局和解决现实难点问题的能力。

  “北斗”相伴,高精度定位赋能安全生产。为进一步依托数字化手段解决好“管理提升”的问题,全面支撑公司在电网安全管理决策方面的业务发展需要,数字化事业部启动数字化下基层活动,组织深入基层一线,摸排调研到变电站结构化较强、相似程度高,在变电运维检修作业时,作业人员可能会走错区域、误操作或产生其他不规范行为等情况。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配合北斗安全帽前端感知设备,实现对变电站作业人员高精度位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但这还不足以实现风险管控和预警提醒!”,随即大家头脑风暴,确定了北斗定位与电子围栏技术的融合应用,完美解决了人员作业区域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对作业区和带电区等间隔进行电子围栏划分,实现实时报警提示功能,提高了巡检作业的安全性。

  “电力+北斗”高精度定位助力打造运输坦途。2022年7月15日,庆阳境内大范围强降雨,截至中午12时,共出现特大暴雨4站,大暴雨13站,暴雨17站,最大累积降雨量301.3mm,灾害造成华池县、庆城县15条10千伏线路受损,影响台区662个,停电用户20346户。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迅速启动防汛II级应急响应,数字化工作人员首次亮相并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利用基于北斗技术的物资运输过程监控平台,辅助开展应急物资智能化调控,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值班,精准分析终端感知数据,科学制定在通信中断的特殊环境中物资调配和运输方案,第一时间将重要紧急物资送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给公司高效、快速开展抢险救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支撑地方政府开展全面抗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凸显了电力北斗技术在特殊生产作业现场的价值作用。

  基于电力北斗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首飞成功

  2022年,是发挥电力北斗技术作用,赋能电网生产精准位置服务提升年,针对电网安全运行,尤其是位置信息的敏感性及安全性问题,公司紧扣“三融三化”指导思想,制定 “三步走”推进路线,围绕设备领域北斗无人机自主巡检业务,全面启动了北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工程建设,标志着电力北斗技术应用从试点应用阶段全面进入到规模化、精准化应用阶段。

  8月,公司在已建成的51座电力北斗基准站的基础上,大力推进41座基准站引入及北斗服务组网优化,全面实现了电力北斗精准位置网精度优化验证,有效缩短了基线距离,提升了覆盖范围及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提升34%,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难度、外部服务续费、位置信息泄露的问题,满足无人机自主巡检生产厘米级高精度应用的需求。

  “北斗卫星综合服务平台链接成功,RTK数据正常使用中,北斗无人机各项参数均处于正常范围,请求开展台银线22杆塔巡视作业!”

  8月27日,北斗无人机自主巡检在甘肃省白银地区330千伏台银线22号杆塔首飞成功,公司北斗技术应用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国网甘肃电力将持续开展“电力+北斗”应用场景探索,逐步实现北斗示范区内无人机北斗服务替代及省内规模化示范应用,为北斗技术应用由点到面的发展,贡献电网智慧和甘肃经验,全面提升北斗技术应用的精细化、融合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