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全区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旅市场环境逐步优化,文旅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全区文旅产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星级宾馆27家、旅行社385家(含旅行社分社和服务网点)、文物点93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家、省保单位9家、市保单位3家、区保单位4家、未定级文物72家)、文化产业单位1596家,资产达到近1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0000余人。
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设计。委托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知名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出台《兰州市大兰山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16—2030)》《兰州市城关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兰州市城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功能布局和发展方向。
深化体制改革。组建了区文化体育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城关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城关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出台《城关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扶持办法》,切实落实产业政策引导、项目引导、氛围引导、人才基础引导等四个引导措施。
注重产业融合,提升发展质量
确保信息互通交流畅通。坚持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着力促进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与企业之间信息互通的实效,畅通政策宣传渠道。
加快“文旅+城建”融合发展。谋划实施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A9国际园区、大众巷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项目,深入实施明代广福寺、兰州城址修缮保护工程,打造通渭路“金城故里”、木塔巷特色文化小吃一条街、北滨河路金城古建一条街等一批全域旅游特色小街巷,有力提升了中心城区品质。
加快“文旅+生态”融合发展。以大兰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皋兰山面山观景栈道等三大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南滨河东路绿色生态廊道,深入治理南河道生态水系,着力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都市生态景观。
加快“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区商业主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东岗商业副中心,改造提升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东部四大商圈,着力打造武都路—酒泉路中央商务区,全力建设鸿运金茂、红楼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着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加快“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以伏龙坪、盐白片区整体开发为契机,加快伏龙坪旅游示范名镇提升改造和旅游示范村创建步伐,鼓励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态,辐射带动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等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兰山小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注重功能完善,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环境。严格落实“街长制”“河长制”等工作模式,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净空行动”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南北两山生态修复和城区美化绿化,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省级旅游品牌厕所2座,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着力提升文旅品质。
加快智慧建设。全力打造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关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甘肃国际大酒店等26家星级酒店投放了集方位查询、旅游推介、景点导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信息查询一体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强化市场监管。集中开展涉文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和市场专项整治“利箭行动”,挂牌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注重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效应
发挥节会效应。充分依托兰洽会、兰马赛等国内外知名节会赛事,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及户外广告、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区文旅资源;持续举办兰山跑嗨、社区文化艺术节、泥浆勇士越野挑战赛,打造公众参与、市场认可、效应明显的城关特色品牌节会,发挥“节会经济”综合效应,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加强与阿拉善左旗、韩城、霍尔果斯、南宁和香港等地文旅部门、商(协)会的深度合作,精心策划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逐步构建了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的良好局面。
培育城关文旅IP名片“@城关”。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山视频等平台、推广由网红直播宣传城关景区景点、美食、民俗等信息的“@城关”账号。
- 2022-09-21长庆油田长实集团随“季”应变当好安全生产“护航员”
- 2022-09-21长庆油田长实集团:“双节”安全管理不放松
- 2022-09-21长庆油田长实集团“三持续”抓牢生产“命脉”
- 2022-09-20邮储银行陇南市角弓支行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