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方山乡仙草林合作社:吃上“定心丸”种粮干劲足 流转2600亩土地产粮百万公斤
镇原县方山乡方庄村农民党员席甲兵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积极流转村民2600多亩土地,种植全膜玉米套种黄豆,今年可产粮食110万公斤,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做贡献的同时,解决了偏远山区无劳力户种地困难问题,帮助带动了当地养殖产业,饱了“粮袋子”,鼓起“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

秋末冬初,记者来到镇原县方山乡方庄村,缠绕在大山梁峁间的一片片土地上,席甲兵正在和请来的“帮工”抢收玉米,田间迎来一派丰收的好景象,金灿灿、沉甸甸的玉米为他和村民增收致富铺就了一条“金色”致富之路。在地头,刚刚装满一车玉米的席甲兵脸上挂满喜悦:“国家有种粮专项补贴,县乡村从技术,农资上的支持力度都很大,这给我吃上了‘定心丸’,今年丰收了,玉米大豆两样子至少产110万公斤。”

席甲兵是一位农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近年来,看到村里一些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老年人大都小面积种植一点小麦、玉米和饲草,大面积土地种起来非常吃力。席甲兵谋划着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农业产业增收致富。“当时我的想法遭到家人亲戚反对,大家都说这些地大都偏远且零碎,有些机耕路都没有,种植成本太高,绝对亏本。”席甲兵说。

但席甲兵很快说服了家人朋友,2019年他筹资创办了镇原县仙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流转700亩地种植了大燕麦草。2020年初冬,眼看大燕麦草要变成现金,席甲兵又做出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他将700亩大燕麦草不收一分钱分给村里50个养殖户和一个合作社。席甲兵说:“当时如果收割打包出售后,能够毛收入五六十万元,但村里这些养殖户有困难,当时有些村民刚刚脱贫,需要产业巩固收入,先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合作社慢慢发展。”
“天气非常干旱,当时我们饲草确实紧张,像我养了30多只羊,眼看断草,席甲兵就给我送了15亩,帮助我度过难关,他的这些草一分钱没要都分给村里养牛养羊户。”谈起这件事,方庄村老村长刘兆有记忆犹新。

2022年,席甲兵响应政府“守护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号召,决定把这2600亩地全部种上全膜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稳粮扩豆的有效途径,发挥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效益的同时,力争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多一茬”的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增粮目标。席甲兵在县乡技术人员指导下,率先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1100亩,新品种玉米种植1500亩,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全部粉碎打捆用于养殖,走种养结合的路子。种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从此,这位“种粮大户”,每天早出晚归,风吹雨淋,一心扑在田地里,抢农时、抓生产。玉米收获的季节,席甲兵几乎吃住在山上,组织抢收玉米,生怕浪费一颗粮食。“席甲兵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怕吃苦种好粮,带动村民发展农业产业,为村民排忧解难。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更多更好的惠农政策将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村上和他的合作社要一起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带领农民多种地、种好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正在地里帮忙的方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正荣说。

掰棒子、装袋、上车、拉运、割秸秆......乡村干部和村上的志愿者自发来到地里参加劳动,那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赛种粮的情景再现。“他的合作社在我们自然村流转有个200多亩地,玉米成熟,他实在忙不过来,因为他都是人工收割,害怕机械进去收割把一部分饲草浪费了。所以我就喊来村里20多个人,把玉米掰的运回去,玉米秸秆割掉捆好。”方庄村马新庄自然村村长李清平说。
正在地里收玉米的邻村村民孟万宝凑上来说:“我们在这里干了20多天了,早上来,下午回去,我领了20多个人,每人每天可以挣个150元,还能干10来天。”

仙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正虎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说,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对粮食种植户吃了‘定心丸’进一步坚定了我种好粮的信心和决心。合作社流转土地种粮食,村民可以拿到土地流转金,没有饲草养殖的农户合作社可帮助解决,照目前这个面积,我们用工一年在3000多人次,当地村民可以赚取90多万劳务费,我们还扶持了一些养殖户,下一步我准备组建农机和农资服务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努力种好田、多产粮。”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惠德宏 田晓博 刘盼盼)
- 2022-11-01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不同的距离 同样的坚守
- 2022-11-01邮储银行渭源县支行开展“防范金融风险 保护个人安全”主题宣传
- 2022-11-01邮储银行崇信县支行进企业宣传金融知识
- 2022-11-01邮储银行漳县支行送金融知识进村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