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连日来,天祝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教育阵地,组织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泛覆盖,让党的好声音传到千万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抓喜秀龙镇3000多米的马营口秋季草场,农牧民群众围坐成一圈,正在认真聆听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马背宣讲队”志愿者袁成祥的宣讲。
初冬的天祝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天祝县迅速行动,及时制定印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整合宣传、农业、教育、党校等部门优势资源,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强、工作作风实、表达能力好、群众公认度高的党员干部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小分队,深入机关单位、村组社区、医院校园、宗教场所开展集中宣讲。坚持县级领导带头,引领各级党员干部、600个基层党组织微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等全覆盖开展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创新形式,让党的好声音触达百姓心
在天堂镇那威村朵永祥炕头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达朝辉正在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向农牧民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围在一起畅所欲言,纷纷感慨着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刚毕业回家的大学生李元业感慨,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自己也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天祝县结合实际,采取“炕头会”“院落会”“草原课堂”“乡村大喇叭”等宣讲形式,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们入农户、坐炕头、进农场,用生动朴实的“乡音土话”与他们一家拉家常、问需求、话发展,通过问答参与、贴心交流的方式,向群众进行“零距离”宣传,让大会精神走进群众心坎里。与此同时,采取“文艺+宣讲”形式 ,把大会精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来、演出来、画出来、展出来”,为农牧民群众献上一道道有滋有味的精神大餐,使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底气。
凝聚民心,让党的好声音激励前行力
在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新修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胡永斐正在组织群众收听乡村大喇叭。听完广播后,现场传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十年来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奇迹,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喜悦和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这几年来,镇上让我们种植荚豆、笋子等高原夏菜,我们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错,家里盖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好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日子会更加美好。”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村民张彩花自豪的说。
文明实践聚民心、志愿服务暖民心。今年以来,天祝县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进文明实践阵地与乡村小游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资源融合建设,将活动阵地延伸到田间地头、小区院落等生产生活一线,相继建成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民俗特色”的文明实践示范点,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成了学习传播科学理论和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
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琨说:“今年,我们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文明实践文化广场,我们将用好用活这个阵地,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靳文龙 徐世乾)
- 2022-11-21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完善体系 促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
- 2022-11-21张掖:税惠赋能助力“绿色”企业加速发展
- 2022-11-21“直播带岗·服务老兵”专场活动暨网络招聘会陇南市专场活动举行
- 2022-11-21瓜州县三道沟镇:“农民夜校”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