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武威市人社局:强化服务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

22-12-30 15: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本网记者 张振国

  一座城市,只有在民生上取得长足进步,这里的百姓才会真切地感到温暖和幸福;只有把百姓幸福作为愿景来谋划,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今年以来,武威市人社部门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至上、争创一流”的工作主线,始终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稳就业、惠民生、聚人才、护权益、转作风,承压而上、逆势而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快享尽享,人才动能蓄势增势、提质增效,民生温度有感有质、可触可及,交出了一份有温暖的民生答卷,为加快建设“六个新武威”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稳就业”多措并施扩规模促就业

  坚决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扛起稳就业保就业重大政治责任,优化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夯实“稳”的措施,促进“保”的效果,确保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8月11日,武威市首场“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首场直播活动中,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与求职者热情互动,市内外40余家大型企业参与带岗活动,3小时内实现12万人次观看,396人成功“云应聘”。2022年,全市人社部门围绕七大产业链建设,组织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走访调研活动,干部一对一包抓248个重大项目,全力保障项目企业用工。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抖音“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积极开展市、县区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27场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2022年,面对困难与挑战,全市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须臾不放松。选拔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106名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分别比上年度增加400名、17名,拓展了就业岗位。

  广泛开展订单制、套餐制、项目制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较好地破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了就业竞争优势。精心打造具有武威特色劳务品牌和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天祝县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返乡创业示范县,凉州区厚道人家主食食品加工厂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昌灵焊工”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实现了充分吸纳就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点对点”服务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实现了“出门上车门、下车进厂门”,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3万人,创劳务收入111.9亿元,使老百姓的“钱袋子”变得越来越鼓。在全省率先实现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办,为1812名创业者和3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1亿元,吸纳带动就业4512人。

  突出“惠民生” 多向发力促改革增福祉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营业收入下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人社部门为我们公司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资金17.92万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39.9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稳定了员工规模。”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应对疫情冲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开展送政策“敲门行动”和“不来即享”“免审即享”服务,帮助企业减压力增活力。先后为4346户参保单位降低失业保险费2791万元,为1787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资金2053.63万元,为1856户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和扩岗补助1922.25万元,为79户企业缓缴社保费1478.8万元,为2496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506万元。

  为了让全市居民老有所养、伤有所偿、失有所助,全市人社部门不断改革完善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稳步扩大保障范围,努力实现人人参保,全市社会保险参保达142.61万人次。在全省率先招标确定第三方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实施工伤预防项目,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全面减少工伤事故发生,工伤数量同比下降6.1%。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健全人防、制防、技防、群防监督机制,用心用力守护了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突出“聚人才” 破立并举强队伍促发展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武威市以高精尖缺为导向,以“天马人才”为统揽,拓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渠道,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机制,让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留在武威、用在武威。提前谋划,抢占先机,签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30名。对市县区相关行业层级专技岗位实行“三统筹”,进一步提高岗位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事业干部活力。组织专项招聘工作,解决1083名民生实事就业项目人员入编问题。

  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点对点”接送、“一对一”服务等措施,顺利完成了1.7万余人事业单位招考。实施特殊人才评价“直通车”,审核推荐11名特殊人才评审高级职称。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优化职称评审流程,评审正高级职称190人、副高级职称994人、中级职称1811人。持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转变,审核备案16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遴选4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赋予了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更多自主权。

  突出“护权益”标本兼治解矛盾促和谐

  立足快速高效解决劳企纠纷,用情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立集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劳动保障维权为一体的全省首家“慧”调解工作室,并入驻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凉州区人民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探索出了“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解”的矛盾化解新路子,开了全省先河。“慧”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调处化解劳企纠纷91件,交上了一份维权益护发展的“人社答卷”。

  全力打造以“一心、二以、三办、四度、五化”为模式的武威治欠品牌,先后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全面攻坚、“五化”建设等5次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根治欠薪从“清欠”向“治欠”转变。快速调处平台欠薪线索2827件、实地投诉112件,让农民工工资“颗粒归仓”,把“挣得上钱,拿得到手”的幸福感、获得感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突出“转作风”以民为本优服务提效能

  10月28日,民勤县人社为民“直通车”窗口按时按点收到了“直通车”急难愁盼事项回执表,回执表内容显示:“10月26日,杨某等17人反映太西煤民勤实业有限公司拖欠他们的9月份工资,已督促该公司于10月28日全部支付完毕”。这只是武威市人社为民“直通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着力从“六个聚焦”入手,转作风、强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推动从“权力部门”到“民生部门”、从“审批管理”到“服务保障”、从“局内循环”到“系统共抓”、从“群众上门”到“直达服务”、从“被动接访”到“主动化解”、从“能过则过”到“精益求精”的“六大转变”。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机制,推行“5+8”工作法,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争夺“流动红旗”、争创“青年文明”活动,打造就业之窗、暖心社保和人才在线等7个党员先锋引领示范岗,激发和调动起党员争当先锋的积极性。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开展“党课开讲啦”“科长上讲台”和“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学习活动,组织全市人社系统开展干部技能比武,提高业务能力水平,3名同志获得省人社厅“甘肃省岗位练兵明星”称号。开通运行市县两级“人社服务直通车”,实现服务民生直达民意、直通民心、直解民忧,先后开展咨询引导近3000余次,受理“急难愁盼”事项27件,社保卡、“打包办”等业务1400余件。坚持优化服务,积极推行线下、线上、移动端评价三种评价模式,开展实名评价、“一事一评”,全市人社系统政务服务好评率达100%。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