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砥砺奋进向未来 改革发展谱新篇——写在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十八周年之际

2023-11-30 0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18年不断发展,18年奋楫笃行;18年栉风沐雨,18年初见彩虹。

  省农信联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监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深耕“三农”沃土,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全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先后11次荣获“省长金融奖”。

  18年来,省农信联社先后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富民产业贷”“脱贫人口小额贷”“新市民贷”等一系列惠民信贷产品,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省农信联社提出,“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甘肃农信的价值坐标和行动遵循”。如今,“红马甲”“穿草鞋”“沾泥土”已成为甘肃农信的“代名词”。

  截至2023年10月末,省农信联社下辖83家行社,共有营业网点2012个。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900亿元,是2005年末的20倍。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045.3亿元,是2005年末的15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527.5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31%;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784.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65%。累计服务小微企业72332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57.2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8%。

  强化党建引领 涵养农信新风

  省农信联社成立于2005年11月22日,是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依法承担对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文永在榆中县冯湾村李兴旺家中了解农户贷款情况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党委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迎难而上做好工作,各项业务呈现出了稳健发展的好势头。2021年12月,省农信联社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强党建、促发展、化风险、严整改、抓合规、增效益、真关爱”21字工作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在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上下功夫,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截至今年10月末,甘肃农信党员人数达到员工总数的50.8%。

  加强政治建设,着力凝心铸魂。省农信联社党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基层行社理(董)事长在华为深圳坂田培训基地参加甘肃农信管理提升研修班。开办农信大讲堂、“农信i学习”,开展“送教下行社”活动。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进网点、站大堂、提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进千企、走万户”活动,着力培育员工市场、竞争、效益、成本意识,倡导永葆“穿草鞋”本色,大力弘扬“背包银行”精神,全面巩固“三农”血脉联系。

  加强党建统领,夯实工作基础。对标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30项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每年年初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党建工作;每季度召开专题党委会,查摆党建工作问题,提出整改落实措施;每年年底组织召开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推动抓党建工作走向严紧实。对标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定《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实施办法(试行)》和《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等制度,明晰“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内容、规则和程序,落实决策事项清单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委在改革发展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修订完善《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全面落实“五个全面”党建工作任务目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省农信联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鲜明提出“树牢为农助农服务理念、打造适农兴农金融产品、巩固拓展联农惠农抓手、建强知农爱农员工队伍、躬身做深做实整村授信”,实行组织、人员、产品、项目、贷款、考核向服务“三农”倾斜。出台《甘肃农信员工职级管理指导意见》,建立员工职务与职级“双通道”晋升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社,坚持社会招聘、市场化选聘引进、培养储备、知识更新、学习锻炼五大人才培养储备方式,加快培育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增强甘肃农信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守主责主业 服务陇原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自觉服务“四强”行动,秉持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领跑者的职能定位,在支持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主动作为,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三农”工作“1+N”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个人业务、公司业务、网络金融、零售业务、运营管理、科技赋能齐头并进,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渭源县联社负责人在甘肃国丰种业有限公司了解马铃薯原原种生产销售情况

  服务脱贫攻坚勇挑重担。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农信联社不断强化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向甘肃省“两州一县”和省列18个深度贫困县发放贷款1827.05亿元。临夏县联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临洮农商银行等11家单位和5名工作人员分别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自2021年起,省农信联社主动承担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今年10月末,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450.6亿元,惠及农户93.2万户,脱贫人口小额贷款余额达到203.1亿元,惠及41.9万农户,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4%;2023年净增65.1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0%以上;2022年末余额137.8亿元,新增83.3亿元,余额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

  支持“三农”发展一马当先。省农信联社持续将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以农业特色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和区域特色农产品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进农村、进园区、进企业、进农户活动,积极拓展“首贷客户”群体,通过“富民产业贷”“兴陇合作贷”“六通六宝”专属信贷产品,积极支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不断发展壮大。全面实施业务全流程线上改造工程,实现“农小贷”“背包银行+掌上银行”自动评级授信,推出“兴陇e贷”“手机支付”“智慧场景”等系列线上产品和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业务解决方案。截至今年10月末,累计发放“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贷款2387.63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余额达到546.7亿元,线上信贷产品“兴陇e贷”注册人数161.73万人、授信总额293.25亿元。

  助力乡村振兴主动作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省农信联社大有可为。持续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用信比。省农信联社紧盯各县(区)为支持农户发展产业出台的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从促进农户降低融资成本和推动农户贷款有效投放的双赢角度出发,坚持一县一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将支持农户创业就业和发展农村新业态作为重要着力点,贴紧返乡农民工、网络商户、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主体需求,将政策性创业贷款用足用活。关注“新市民”客群,坚持“农户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主动对接落实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政策,突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等重点人群巩固脱贫成果的需求,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支持乡村建设,绘制美丽宜居画卷。省农信联社紧盯“5155”乡村建设行动、农户安居工程,全面参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领域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政府+银行+农户”三方联动和“安居贷”融资模式,支持农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入园、原址重建等项目。充分满足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旅游村镇、农家乐、精品民宿等融资需求。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项目。

  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围绕“2512”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省农信联社抓住龙头企业上联市场销售,下联合作社、农户的功能优势,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壮大当地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支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持续推进“甘农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研发“兴陇知识产权贷”等信贷产品,积极开展“三权”“三产”“三活”抵质押业务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深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大力推进“兴陇快贷”“农担直通车”“农担产融贷”业务,着力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截至今年10月末,省农信联社在全省23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贷款余额达969.6亿元,较年初净增61.6亿元;在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贷款余额达925.3亿元,较年初净增65亿元;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贷款余额达881.2亿元,较年初净增56.2亿元。

  完善监督机制 确保稳健经营

  省农信联社制定《甘肃农信“十四五”规划》,积极探索管理有方、治理有效、监督严密、机制健全的治理体系,为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健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省农信联社健全完善党委会领导下的“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推进管理、风控、股权、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衔接融合经营决策、风险管控、内控合规、审计监督、运营管理等业务条线,形成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健全完善合规机制。省农信联社出台《合规建设三年规划》,加快推进“合规文化、合规组织、合规制度、合规风控、合规问责、合规科技”六大体系建设,选树合规管理先进集体、合规标兵,将合规经营成效与干部提拔任用、绩效考核、评先选优全面挂钩。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制度先行、配套适应”原则,修订《甘肃农信员工行为准则》,强化新业务新产品流程审查与评估,推动合规风险点与管控措施有效嵌入。持续推进制度管理建设,强化新业务新产品流程审查与评估,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和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推动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后续整改、案件移送等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监审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构建联农惠农发展载体。省农信联社选派金融助理4938名,覆盖全省86个县区、1230个乡镇、街道,配合完成整村授信6572个、创建信用村1058个、社保卡激活50.4万张,推动完成优质项目和企业授信70.04亿元,落实优质项目和企业融资36.2亿元,初步形成了金融服务进农村农户、园区商圈、工厂车间、街道社区的工作格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持续提高。

  坚持科技赋能 积蓄发展潜力

  省农信联社充分发挥“大平台+小法人”的优势,始终把科技赋能作为业务转型发展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来抓。

  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省农信联社从2006年起开始推进信息化建设,2007年建立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全省2300多个网点的数据大集中。此后,相继完成了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清算系统、信贷系统、贷记卡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多渠道支付平台等系统建设,由原来的单一存取款业务逐步向全渠道、互联网业务迈进。建成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了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完成“两地三中心”灾备中心建设,获得国际标准体系认证。为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2020年11月,省农信联社启动“新一代信息工程”建设,用两年时间完成新核心系统、综合柜面、统一支付、数据治理与数据管控平台、数据仓库、中间业务、内部服务网关等28个新建系统和48个优化及改造系统的建设,建成了客户渠道服务中心、共享金融服务中心、管理决策中心、技术支撑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五大能力中心。2022年11月,新一代信息工程的投产上线,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标志着甘肃农信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

  “线上第二银行”建设快速推进。省农信联社推进建设以网络金融业务为抓手的“线上第二银行”,渠道产品日臻完善。掌上银行迭代升级至4.2版本,推出了适老化的“桑榆版”和服务“三农”的“乡村振兴版”,总用户达到719万户。支付业务迅猛发展,对接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22家,各类渠道绑卡945万张,年交易笔数突破5.74亿笔、金额3131.37亿元。收单质效大幅提升,商户达到45万户,建成各类收单场景4135个,关联存款突破180亿元。电子银行替代率突破97%,科技赋能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

  打造“飞天”系列特色品牌。省农信联社以敦煌飞天元素设计甘肃农信行徽标识,做到了统一行业标识、统一对外形象、统一广告宣传。结合推动各行社营业网点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该社将“飞天”系列品牌的建设贯穿于业务经营各方面,创新研发“飞天”银行卡等金融产品。

  推动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省农信联社有序完成了37家农商银行和5家农合银行的改制工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快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省农信联社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九项新制度,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审批模式改革为审批人会议审批、双人审批、独立审批三种,实现了审批集约化、制约化、专业化、程序化、职业化、标准化及严格落实信贷管理责任制的“六化一制”。

  实施攻坚化险“1246”战略。省农信联社加强制度设计,明确全面风险管理实施规划和路线图,制定《甘肃农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经营生态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一个体系,夯实攻坚化险制度基础;压实两级责任,推动攻坚化险上下联动;坚持四轮驱动(清收化险、政策化险、发展化险、改革化险),凝聚攻坚化险整体合力;创新六大机制(建立监测通报工作机制、包抓包挂工作机制、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督查督导工作机制、追责问责工作机制、考核激励工作机制),推动攻坚化险稳步见效。

  健全完善职工关爱机制。省农信联社党委切实把员工作为推动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最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性资源,扎实推进薪酬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力实施“五小”建设、异地守库等民生工程,切实为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构建完善职工关爱机制,不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砥砺奋进向未来,改革发展谱新篇。省农信联社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与化险并举,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为开创甘肃农信改革发展新局面不懈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