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显著

2024-10-23 10: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1023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近年来,武威市不断健全长城文化保护工作机制,设立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专门机构,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长城保护,全市长城保护在项目申报实施、防护设施建设、沿线风貌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武威是全省保存长城遗迹较为丰富的市州之一,境内现存长城的修筑时间主要集中在汉、明两个时期,长城全长629千米(其中汉长城198千米,明长城431千米),单体建筑354座,关堡26座。2006年,全市境内历代长城被国务院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境内凉古段、民勤段、天祝段长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录。

  坚持把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研究解决长城保护难点问题。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细化长城保护工作任务,全面提升长城保护管理水平。设立了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和县区长城文化保护站等5个长城保护专门机构,长城保护力量明显加强。全市聘请长城保护员215名,分段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初步建立起市、县文物部门、长城沿线乡镇、长城保护员四级长城保护责任体系。

  严格落实长城保护“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执行长城安全巡查检查计划,排查市域内长城本体安全隐患和周边环境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加强与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在兰张三四线等大型基建工程谋划阶段提前介入,提前监管,将长城保护区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联合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并对问题突出的责任单位提起公益诉讼。加强长城保护区划内建设活动监督管理,动态掌握保护区划内各类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审批手续办理情况;对全市长城重点点段开展全面巡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采取临时支护措施,清理影响长城风貌的周边垃圾。

  自2020年全市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以来,腾退长城墙体两侧5米范围耕地600多亩,拆除违章建筑和养殖棚52处,对长城墙体两侧50米范围内的垃圾、麦草、秸杆等杂物全面清理,有效改善长城周边环境卫生。在全市长城重要点段树立保护标志碑600多块,责任公示牌100余块,说明牌6块,在重点段落安装了防护围栏。

  2022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公布,武威长城被纳入全省“338”整体规划布局重点展示区段范围,武威市于2023年3月制定印发市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突出武威市长城主题特色,积极探索“互联网+”AR、VR等互联网、数字化展示手段,形成完善的长城文化保护展示利用体系。各县区立足长城资源禀赋,谋划实施凉州区长城墙体烽燧遗址抢险加固、古浪境内明长城(烽燧)遗址抢险加固等工程14项,完成投资1.1亿元。督促指导各县区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储备长城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项目25项,概算投资2.3亿元。为提升长城文化研究传承水平通过人才引进、招考选调等方式,补充文博专业人才。举办长城文化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中国社科院赵现海等长城专家学者授课,有效提升市县长城文化保护工作者专业素养。筹建长城专家库,整理收录省内外长城文化专家25人。

  依托建成长城展示利用项目,做好长城周边关堡及沿线古村落、古建筑活化利用,擦亮武威长城招牌,挖掘长城资源禀赋特色,适度发展长城主题乡村旅游。引导社会力量开发长城研学、长城体育赛事等旅游产品。创新长城遗产活态传承新方式和新场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开发武威长城数字化展示平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云游系统,使古老的长城“活起来”,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贡献长城力量。(武威市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