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国内财经

穿越子午岭的“绿色动脉”

2025-03-31 11:22 来源:中国甘肃网

  巍巍子午岭,悠悠秦直道。

  清晨的子午岭,薄雾从千年古松的枝桠间流淌而过,清风掠过山脊,一条银龙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在这片横跨陕甘两省,被誉为“黄土高原绿肺”的生态秘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林区边缘蜿蜒而过。

  作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通道,工程在建设之初便立下“军令状”:既要让清洁电能在山峦间飞驰,也要让原始森林的每一片苔衣都完好如初。  

  “传统运输车辆一旦进场,多年形成的腐殖土层就毁了。”陇电入鲁工程甘1标段施工项目经理户万库在观景台,指向密林深处的货运索道说。

  在子午岭甘肃施工段,2条总长2.07公里的货运索道编织成空中走廊,将塔材、设备精准投送至5个作业面。这条“不落地”的运输网络,使林区机械碾压面积减少80%,仅索道支架点位采用微型基坑开挖技术,单个占地面积不足2平方米。  

  铁塔基础施工阶段就迎来挑战。工程针对性应用分体式旋挖钻机,将传统设备“化整为零”,通过索道运输部件后现场组装。

  在N0126号塔基施工现场,重达4吨的钻机被拆解为5个模块,工人们如同拼装乐高积木般在地势崎岖处重组机械。“虽然耗时增加了,但植被零损伤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工程施工项目总工高力浩轻抚着身旁的野蔷薇说道。  

  在已完成施工的N0130塔位,曾经的作业面已难觅痕迹。

  工程创新实施“表土剥离-集中养护-原位回填”体系,对30厘米厚的富含微生物和种子的表土进行剥离并保护。

  更令人惊叹的是“草毯移植”工艺——将施工前剥离的天然草皮切割成50×50厘米模块,完工后像拼图般精准复原,使地表植被覆盖度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可恢复至施工前水平。

  暮色中的子午岭,松林的气息裹挟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站在高处远眺,银色塔架与苍翠林海相映成趣,山坡上的桃花已连成花带。

  这项每年可输送360亿千瓦时电能的工程,不仅将陇东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山东的绿色发展动能,更探索出特高压建设的“生态范式”,为输变电工程贡献了“子午岭方案”。  

  “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钢铁森林,更是生态文明的密码。”陇电入鲁工程甘肃段业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雷清然望着翻腾的林海感慨。当云雀再次掠过铁塔,子午岭的松涛声里,仿佛听见古老森林与新世纪能源动脉的对话。

  这条跨越山河的“绿色通道”,正以最温柔的笔触,在黄土高原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杜小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