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永靖: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6-03 17: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夏日的阳光透过温室棚膜,洒在一垄垄翠绿的草莓植株上。在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的草莓大棚里,村党委书记陈喜强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颗鲜红饱满的草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全村现在有农家乐40余家,垂钓园20余家,采摘园100余家,建立了观光旅游-荷塘垂钓-田园采摘-农耕体验-就餐住宿的产业链,百姓生活富了起来。”

  黄河岸边春潮涌,农旅融合谱新篇。一条从生态治理到产业兴旺的富民之路正在永靖大地上铺展延伸。

  “农家乐每年营业额100万左右,纯利润在30万左右,包括餐饮住宿,每天游客爆满。有今天的收益,还得感谢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70万的装修费抵了10年的房租,我们现在只负责安心经营挣钱。”大川村枣社一号的负责人徐燕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的致富经。

  在风景怡人的刘家峡国际级旅游度假区,黄河三峡旅投公司副总经理金佩宙对自己辖区的旅游产业事宜如数家珍。他说,度假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拥有“蓝色黄河,丹霞绝壁”的黄河丹霞风光、创造了6项世界之最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太极岛湿地、花卉品种多达30余种的浪漫黄河花堤、恬静悠然的枣社乡村等优质度假资源。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设置了相关的游玩项目,吃住等优质配套设施,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20多万。

  近年来,永靖坚持文旅首位产业定位,以旅游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依托优越资源禀赋,围绕“文旅+”发展战略,推动文旅与多业态深度融合,坚持全县文旅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凸显沿黄主线,着力打好黄河牌、做足水文章,坚持生态托底、景观点睛,精心打造“三河相汇、恐龙世界、太极湿地、黄河花堤、水电遗产、黄洮交汇、黄河三湾、滑翔营地、炳灵圣境”黄河九景,赋予永靖黄河百里风情线更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正在加快内联外拓,全面融入甘青游、西北游大环线,加力释放文旅产业发展效益。

  目前,永靖县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5A景区、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共和国水电长子”刘家峡水电站五张闪亮的世界级、国字头的“金色名片”,永靖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以富民利民、助农增收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产业基地等进景区、进旅游线路,支持发展田园观光、农村民宿、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切实将更多农户嵌入文旅产业链,推动吃上“旅游 饭”,同时带动更多行业和经营主体融入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综合收入,切实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这一切如同草莓一样的“甜蜜事业”,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概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刘家峡水电厂通过库区绿化、封育维护,累计植树超200万株,新增植被覆盖4650亩,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加大库区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水面漂浮物打捞,实现“日产日清”。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漂浮物达3100立方米,确保兰州市饮用水水源的优质安全,近年来,库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扛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央企责任”。

  刘家峡大坝刘电厂三级职员张云利介绍,刘家峡水电厂作为黄河上游联合排沙体系的起点工程,通过多维度技术协同与跨库联动机制,在黄河流域的水沙调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依托异重流排沙技术,在排沙期间人为制造“洪峰”,通过大规模泄水,为下游的青铜峡等水库群开辟了排沙通道,每年促使全流域的5座水库同步排沙超过1亿吨。有效减轻了流域内水库的淤积问题,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重塑了全流域的泥沙空间分布,为黄河的水沙平衡与生态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程支撑。

  近年来,永靖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把黄河沿岸生态治理作为重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在流域治理、治山增绿、污染防治等领域争取实施了一大批项目,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加强流域治理。对全县重要河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道开展防洪治理,进一步降低洪水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结合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做优做强“牛羊渔菜果薯药百合”八大特色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近五年,先后实施国家储备林、盐锅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刘—盐段综合治理及清库保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500万元以上项目304项,总投资275.42亿元,完成投资63.31亿元。

  沿黄公路旁,草莓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游客提着满篮红果走出温室;黄河岸边,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日渐成熟,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韩敏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