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淬炼初心 匠心诠释担当——记方大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方大炭素焙烧厂员工张建付
在方大炭素焙烧厂二车间,一个手提耐火泥桶的身影总在环式炉间穿梭。他时而俯身将耐火砖精准嵌合,时而用手指细细捻平砖缝里的耐火泥,安全帽下的额头渗着汗珠——他就是焙烧厂环式炉修炉工张建付。自20岁握住第一把砌砖刀起,这位40岁的老修炉工已在高温炉窑旁坚守了整整二十年,从未换过工种。
修炉工的岗位藏在工厂最炽热的角落:疏通格子砖眼、清理火道、更换耐火砖、修补炉室裂缝……每一项操作都像在给炉窑“做手术”。“耐火砖有灵性,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稳当的炉况。”这是他二十年修炉悟出的道理。
面对4号环式炉炉龄老化、高达567处的格子砖眼堵塞难题,车间组建了炉室抢修突击队,张建付担纲主力,冲锋在前。他顶着扑面而来的热浪,钻进炉室,猫着腰在狭小的炉室里挪动,按要求更换格子砖。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淌进衣领,工装湿了又干,结出白花花的盐渍。
炉室抢修的关键阶段,他和同事们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拆炉,夜晚趁炉温稍降连夜砌筑新砖。凌晨一点的车间里,总能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新炉室的灰缝要求不大于3毫米,但日常修炉不能有缝,这是为了防止产品氧化。”张建付不断提醒大家干细活、干标准活,严把质量关。经过连续奋战,团队提前完成了2800层格子砖的拆砌任务,让老化的炉窑重新焕发活力。
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张建付同样是冲锋者。针对环式炉常见的“病症”,他带着工友们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他积极参与车间的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活动,先后完成《斜坡烟道与竖井烟道蹿火处理》《炉盖看火眼砖改造制作》等小改小革项目。
面对3号、4号环式炉竖井烟道沥青堆积的“顽疾”,张建付再一次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4个烟道温度高达50℃以上,狭窄得仅容一人侧身进入。张建付系上安全绳第一个钻进去,一点点清理黏结的沥青。“烟道壁烫得能煎鸡蛋,手套戴半小时就湿透。”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给烟道穿上“防火衣”,经过抢修后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党员不仅要自己干得好,更要带出好队伍。”这是张建付常对徒弟们说的话。2024年,新员工小李调入班组,并成为张建付的徒弟。有一次,小李修补的炉缝出现微裂,张建付连夜带他返工,边操作边讲解:“炉窑不认情面,一丝缝隙就可能导致废品产生。”在师傅的影响下,小李进步飞快,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复杂的炉室修复。谈及师傅,小李感慨道:“张师傅不仅教技术,更让我体会到党员应有的担当。”
二十年修炉路,张建付累计参与大修项目12次,培养带出了多名技术骨干,经手完成的小改小革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发挥了突出作用。“张建付就像炉窑里的耐火砖,经得住千锤百炼。”焙烧厂党总支书记韩小虎这样评价他。而这位老修炉工自己的感悟更朴实:“党员就该像耐火砖,既要扛得住高温,又要耐得住寂寞。”
在自动化浪潮席卷制造业的今天,张建付仍坚守着这份需要“手感”的传统技艺。他总说:“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守护。”炉火映照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仍在续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匠心传奇——这双手,砌的是耐火砖,筑的是党员魂。(孙冬梅)
- 2025-07-17张掖税务:社保政策入基层 贴心服务暖民心
- 2025-07-17天祝:婚俗新风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 2025-07-17黄河潮涌十二载 金融活水润陇原——兴业银行兰州分行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纪实
- 2025-07-17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带电作业“战高温” 守护清凉“不断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