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兰州市城关区多措并举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5-08-21 16: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清晨七点,黄河水汽尚未散去,侯尚斌已踩着碎石踏进雁滩南河道。作为兰州市城关区洪道巡查南队队长,他按照重点洪道重点区域每日巡查,弯腰检查排水口、俯身清理缠绕在护栏上的杂物。

  “正值汛期,一根枯枝、一堆积淤都可能影响行洪安全。”他的手套沾满泥渍,巡查日志上却字迹工整:“7:26清理洪道东侧漂浮物,8:13劝离违规垂钓者2人……”

  与此同时,在北山脚下的洪道边,回跃东正带着队员用铁锨铲除洪道边坡的杂草。“别看这些草不起眼,雨季容易裹挟泥沙堵塞涵洞。”他指着山腰处解释,“城关区24条洪道串联起半座城,每条都是防汛的生命线。”在他手机里,存着多张整改对比图:曾经散落生活垃圾的洪道,如今两岸已是草木茂盛。今年汛期,巡查队清理洪道建筑、生活垃圾500余吨,清淤疏浚洪道4.5公里,用实际行动筑牢城关区段生态安全屏障。  

  青年力量注入母亲河

  洪道专业巡查体系之外,一抹青春亮色正沿黄河铺展。夏日炎炎,兰州文理学院学生林婷婷和三十余名“河小青”志愿者一起沿着黄河岸边弯腰、伸手、装袋。“参加河小青志愿服务三年来,目睹黄河边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少,水质检测数据一年比一年好。”这位兰州文理学院学生擦拭着额角汗珠说,“这就是我们为城关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力量。”她身后的中山桥上,游客们主动将垃圾投进垃圾桶和志愿者手中的袋子,这见证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不远处,城关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孙嘉琪举着“文明旅游”手牌,向外地游客介绍:“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名片,我们要让这张名片越来越亮。”

  当天,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团支部的“文明实践我行动,黄河守护环保行”共清理垃圾杂物百余公斤,发放宣传折页800份,用青春汗水浇灌城关区的生态文明之花。

  十五天攻坚刷新城市颜值

  七月酷暑,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城关区打响。环卫工人张德顺指着清洗一新的交通护栏说:“虽然有点累,但看着城市变干净,值了!”在这场为期15天的“环境会战”中,全区共清理卫生死角2.5万处,清运积存垃圾1500余吨,背街小巷的“牛皮癣”得到了彻底治理。“我们建立了‘大环卫’协同机制,‘人工巡查+专项督查+无人机排查’的组合拳精准发力,明确职责边界与协作流程,形成“统筹调度、齐抓共管”的整治合力。”区环卫中心负责人表示,期间联合执法部门累计出动878人次,处理路面污染29次、无主垃圾158.4吨,从源头遏制偷排乱倒乱象,用创新机制提升城关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蓝天碧水绘就幸福底色

  傍晚时分,退休教师陈友元在黄河步道上慢跑,随身携带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显示PM2.5浓度为18μg/m³。“现在,就算是清晨打开窗,也能看见皋兰山上的树影。”来自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印证着市民感受:2025年前七个月,城关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5天,辖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482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城关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微克必争”,市生态环境局城关分局俞鉴用四个字概括治理决心。“我们严格落实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紧盯PM2.5、PM10等关键指标变化,统筹抓好产业治理、燃煤治理、交通治理、面源治理、生态治理、能力治理等‘六大任务’。”

  同时持续强化噪声污染治理,42个点位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从洪道巡查到青年志愿行动,从环境整治到生态监测,城关区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奏响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关乐章。

  城关区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兰州市城关区委宣传部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