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看甘肃】岷州大地药飘香——岷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十月的岷州,天高云淡,大地流金。
深秋,“千年药乡”岷县的田间地头与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药农们忙着采收壮实的当归、党参,标准化车间里机械轰鸣,将新鲜药材蜕变为标准化产品,中国当归城内客商云集交易兴旺。这座浸润着千年药脉的小城,正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笔,绘就强县富民的新图景。

源头筑基,道地品质有保障
岷县得天独厚的海拔、气候与土壤条件,孕育了310种优质中药材,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药库”。近年来,当地聚焦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核心区建设,构建起东部当归、南部当归黄芪、西部黄芪当归党参、北部黄芪党参的“四基地”布局。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9万亩,其中当归27.2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率超85%,更通过“本地育苗、异地扩种、运回加工”的“飞地农业”模式,在县外拓展种植29.8万亩。从投入3200万元建成“1+18”中药材溯源平台,到实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岷当归》国家标准,全链条监测体系让每一株“岷归”都可追溯,为道地品质筑牢根基。

加工提质,老药焕发新生机
在顺兴和公司的车间里,传承自清咸丰年间“太和福”商号的传统工艺,正与现代化设备完美融合。新鲜当归经清洗、闷润、切制等工序,变成厚薄均匀的标准化饮片,3500平方米冷库构成的“恒温守护网”锁住药材有效成分。“以前靠手切又累又慢,现在机器切得又快又匀,工资也涨了不少。”员工李张巧的话道出了产业升级的民生温度。而九州天润公司的检验室内,液相色谱仪实时监测着水分、灰分、有效成分等指标,确保每批产品100%合格。目前,岷县已培育145家加工营销企业、1.3万余户个体加工户,年加工中药材20万吨,形成从饮片到浓缩丸、养生醋饮的多元产品矩阵。
品牌赋能,药香飘向海内外
“岷归”这枚金字招牌愈发闪亮。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岷县当归”不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更在2025年荣登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第19名,位居甘肃第一。线下,以中国当归城为核心的“1+2+N”市场体系年交易量达30万吨,交易额240亿元;线上,1600多家网购平台主体让岷县中药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稳居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销售榜首,2025年更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如今,岷县65%以上的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从田间到车间,从产地到市场,岷县正以政策为引、科技为翼,让千年药香在全产业链发展中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 2025-10-16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电力撑起苹果丰收“安全伞”
- 2025-10-16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精研审计”赋能管理提质效
- 2025-10-16肃北税务:多措并举促企合规经营依法纳税
- 2025-10-16华亭神峪乡冬小麦收到“养分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