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住院见证医患深情 甘肃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用仁心筑起生命港湾
深秋的甘肃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整洁的病床上,墙角一盆绿植正舒展着嫩叶。10月30日上午,江阿姨(化名)手捧一面鲜红的锦旗和一封手写感谢信,轻轻放在科室主任张琦的办公桌上。锦旗上“医德高尚暖人心,五载守护见真情”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信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近两年间一段关于信任、守护与重生的温暖故事——8旬老人彭奶奶(化名)因身体抱恙,从2024年1月到2025年10月五次入住这里,每一次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也凝结成了医患之间最珍贵的情谊。

初遇:一道光照亮焦虑的寒冬
2024年年初,寒风凛冽的季节里,年事已高的彭奶奶因进食困难、精神萎靡被家人紧急送到甘肃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初入病房时,老人面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细瘦的手指无力地抓着被角,家人守在床边,满眼都是心疼与焦虑。“当时真的六神无主,看着母亲这样,我们急得直掉眼泪。”江阿姨回忆道。
就在这时,科室主任张琦像一道温暖的光走进了病房。查房时,他总是一丝不苟地俯下身,轻轻握住彭奶奶的手,用温和的声音耐心叮嘱:“奶奶,咱们吃点软乎的粥,少食多餐,慢慢养。”遇到老人听不清时,他会提高音量但依然保持耐心,还会细心地为家属讲解饮食禁忌和作息要点。“别怕,我们陪着您。”这句简单却有力的话语,像一颗定心丸,让慌乱中的家属瞬间找到了依靠。
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守护生命防线
住院期间,彭奶奶的病情曾几次突然恶化——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每一次都让家属心惊胆战、手足无措。但每一次危急关头,张琦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床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研判病情,带领团队争分夺秒调整治疗方案。
“有次深夜母亲突然呼吸困难,我们急得直跺脚,张主任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从家里赶来。”江阿姨清晰地记得,张琦赶到后,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直到凌晨时分,彭奶奶的病情逐渐平稳,张琦才松了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们全家都觉得,母亲真是遇到了贵人。”
五次住院:专业与温情的双重守护
近两年的时间里,彭奶奶因病情反复五次入住老年医学科。每一次,科室的医生团队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密切关注老人的各项检查指标和精神状态。他们根据彭奶奶的身体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次都耐心地向家属解释用药和照护注意事项,哪怕家属反复追问,也总是细致入微地回应,直到家属完全明白。
而这份专业的医疗决策,离不开护理团队的完美执行。副护士长王育霞带领的护理团队,用专业与贴心为五次守护筑牢了信任的基石。在彭奶奶病情最重的时候,科里的护士们日夜轮流守护在床边。江阿姨在感谢信中动情地写道:“她们打针换药时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生怕弄痛母亲;帮母亲更换护垫、纸尿裤时,动作轻柔细致,还总是轻声安慰,尽力维护母亲的舒适与尊严。”
有一次,彭奶奶因为身体不适情绪低落,拒绝进食。护士小李发现后,特意端来一碗温热的米糊,像哄孩子一样轻声说:“奶奶,咱们尝一小口,就一小口,吃了才能有力气好起来。”在护士们的耐心开导下,彭奶奶终于愿意开口,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信任与感恩:医患情深的最美见证
“医者仁心,在张琦主任及老年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江阿姨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他们不仅有妙手回春的医术,更有体恤患者、关爱家人的初心。正是这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母亲一次次战胜病痛,重获健康,也让我们全家对医院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与感恩。”
这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面鲜艳的锦旗,不仅是对老年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更是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如今,彭奶奶的身体逐渐康复,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而在这个温暖的科室里,这样关于守护与重生的故事还在继续——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情,为每一位老年患者编织着生命守护网,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尊重与希望,都能在爱的港湾里重拾健康与生活的信心。(甘肃省人民医院供图)
- 2025-11-05父爱托举生命之光!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亲属活体肾移植
- 2025-11-05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团队闪耀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学术大会
- 2025-11-04甘肃省人民医院温馨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 2025-11-03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签约欧洲三家知名医疗机构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