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永: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月27日至29日,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线上)召开。来自银保监会的各位领导,农村金融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全国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理事长、董事长相聚“云端”,共话绿色金融,共谋绿色发展,聚焦省联社改革、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风险防控、高管队伍建设等农信热点难点话题,共绘农信改革发展新篇章。
会上,甘肃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文永围绕“农村中小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防控机制探讨”议题作了精彩发言。
王文永指出,“农村中小银行风险防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对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受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农村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王文永看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中小银行风险的治本之策。为此,他从强化党建统领、坚守主责主业、深化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建设四个方面分享了对农村中小银行加强风险防控的思考。
农村中小银行主要风险及表现形式
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受限于历史经验和发展水平,农村中小银行内控管理薄弱,风控能力难以匹配业务发展,快速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随之积聚增大。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6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63%,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均为1.37%),实际上,部分省、自治区农商行的真实风险状况要比公布数据严重得多。
流动性风险形势严峻。部分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够合理,存贷款期限错配,特别是不良贷款高企,拨备计提不足,抵质押物受宏观经济、商业地产价格下行影响变现困难,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流动性风险隐患突出。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银行,规模体量小、财务基础薄弱,应对处置流动性风险能力十分有限,流动性风险尤为严峻。
合规风险时有发生。管理基础的先天不足和内控建设的后天缺失,使得部分农村中小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漏洞多、制度执行不到位、合规文化根基浅,同时受员工综合素质、风险意识等因素影响,不讲合规不守制度还一定程度存在,随着内控管理逐步强化,合规风险持续暴露。
声誉风险持续承压。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银行在品牌建设和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相关信贷资产状况、监管处罚信息在互联网披露后,极易被媒体炒作渲染,声誉风险防控压力非常大。
农村中小银行风险成因
深挖农村中小银行主要风险成因,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治理方面的问题。
部分机构偏离主责主业。部分农村中小银行在前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监管宽松的大环境下,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出现偏差,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一度偏离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行业。随着经济换挡升级持续推进,大量信贷资金套牢在房地产等限制性行业,风险集中暴露且化解十分困难。
客户基础普遍薄弱。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和相关监管规定,农村中小银行基本无法参与中大型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融资,客户基本为县域内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随着国有大行持续布局县域和“三农”领域,利用自身科技支撑、产品创新、资金成本等优势,“掐尖”和“挖根”县域优质客户,进一步削弱了农村中小银行的客户基础。挤出效应明显,特别是西部欠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小微企业数量少、质量低,多处于产业链低端,面对经济下行特别是疫情冲击影响,很多陷入经营困境,风险随之向农村中小银行传导积聚。
风险防控机制亟待完善。受限于人员素质、科技支撑、发展水平等因素,农村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全流程、多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滞后,特别是运用大数据管控风险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偏好确定、限额管控、监测识别、处置化解及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短板明显。加之审计监督结果运用不足、追责问责不力,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防控手段单一,防控机制失效。
公司治理能力整体不高。受法人规模、资源禀赋、管理偏好及治理能力等因素制约,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形似神非”问题较为明显,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相对不足,各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力,决策沟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制衡机制亟待完善,内控机制虚化、弱化问题严重,重大决策“一言堂”、信贷及财务审批“一人定”问题十分突出。
农村中小银行加强风险防控的思考
农村中小银行风险防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强化党建统领,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持续完善“一委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职能,为公司治理“塑形”。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完善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机制,构建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治理“铸神”。推动制度完善,强化制度执行,狠抓执纪问责,加强员工教育,积极培育审慎合规、尊重制度、崇尚法律的企业治理文化,让公司治理“形神兼备”。
坚守主责主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彻底摒弃盲目扩张和野蛮生长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不动摇,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应对“三农”发展新变化,为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和返乡城里人兴商办企提供金融服务,倾力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力构建自身发展受益于县域经济,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于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格局。
深化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对标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入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管理机制、风控机制、监督机制等创新,努力健全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夯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支撑。同时,还应加强风险、审计条线的独立性、专业性、有效性建设,切实筑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加强科技建设,进一步赋能风险管控。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推进风险管理信息化转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科技建立起智能化、自动化、学习化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加快实现风险自动识别、自动评估、自动监测,推动风险决策、应对更加准确有效,不断推进风险管理从人控到机控、从线下到线上、从事后到事中、事前的管理模式升级。
- 2022-04-28武威税务: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题
- 2022-04-28兰州市城关区税务局积极探索纳税服务新模式
- 2022-04-28兰张三四线铁路ZQ4标十八里堡隧道贯通
- 2022-04-28国网成县供电公司“五一”保电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