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在武威磨嘴子神泉山庄触摸简牍的体温

22-07-01 10: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本网记者 张振国 文/图

  夏日出游,在绿树掩映的武威磨嘴子神泉山庄,可以品着茶再尝蜚声国内的磨嘴子米汤虹鳟鱼。景区一角,创立于2021年的磨嘴子简牍文化交流馆,更是一处让人们品读历史,知晓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必去之处。

  磨嘴子简牍文化交流馆以实物复制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出土于武威的各类历史简牍,直观准确地向人们表达出历史的温度和厚度。

  馆内同时设有武威籍作家书屋供游客借阅,树荫下一杯香茗,当你打开武威籍作家的某一本书,未曾谋面,便与这位作家开始了你们思想的交流。

  武威简牍文化地域特色鲜明,内涵博大,底蕴深厚,见证了丝路重镇武威的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为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神泉山庄依托磨嘴子汉墓群,深挖武威简牍文化内涵,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亮”起来、文化旅游“美”起来,促进武威简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牍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是我国古代用来保存文字的重要载体。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简牍文献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简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正是有了像简牍文化一样的古代文明,才延续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明,并得以不间断的发展。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曾经记载古代文明的简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沉睡湮没于黄沙古墓之中。近代以来,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竹木简牍,其中武威汉简数量众多、保存完好、内容丰富。展示武威简牍文化,对于弘扬凉州文化,讲好武威故事,促进磨嘴子特色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武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曾经是河西地区政治、军事中心,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草原文明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文化与西域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天马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凉州诗词、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边塞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凉州文化。其中简牍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出土汉简约30余万枚,有学者把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号称中国“四大汉简”。在凉州磨嘴子、旱滩坡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等为代表的汉代简牍,被统称为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成为最具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简牍文献之一,是简牍文化中的辉煌篇章,也是凉州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的具体见证。《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