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为笔,绘就民族团结“石榴籽”画卷 ——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鸿鹏
王台镇地处永靖县西部山区,多民族聚居深度交融,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处。王台镇党委书记王鸿鹏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以务实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用初心践行使命、用实干书写担当的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引路人。

党建引领 铸牢民族团结之魂
“党建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心骨。”这是永靖县王台镇党委书记王鸿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王台镇开展工作以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班子、带队伍”。他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党建全过程,构建“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联动体系,要求大家精准入户走访,把群众在上学、看病等方面的难题记在心里、落在实处,以真心服务拉近各族群众距离。
针对民族聚居村党组织薄弱环节,王鸿鹏民主决策,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且懂民族工作的干部,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政策纳入课程,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治理 切准民族团结之脉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王鸿鹏明白“民族关系无小事”。他一直坚持“主动下访”,不是等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而是自己往田间地头跑、往农户炕头坐。

他带头组织镇村干部主动倾听群众诉求,讲政策、找办法,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一年来,全镇12起信访案件、19起网络舆情、43起矛盾纠纷均妥善解决,兑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承诺。
贴心服务 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王台镇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族群众的日子能不能过好、心能不能往一处想,全靠“团结”二字打底。对王鸿鹏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扎根王台镇这片土地后,实实在在的工作准则。无论是脱贫攻坚、灾后重建还是日常治理,都围绕着让大家“抱得紧、过得好”来推进。

积石山地震发生后,望着一片废墟,王鸿鹏心中只有一个的念头:我们要重建的不只是倒塌的房屋,更是各族群众对生活的信心,以及彼此紧密相连的团结纽带。那时,他和镇村干部争分夺秒推进项目立项、狠抓建设进度,400户安置房按时交付,保障了群众“安居”的底线。
考虑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素有经商、经营小个体户的传统,且农村集镇业态繁杂,福台新村同步设计了“住宅+商铺”的融合方案,让搬迁后的生活更贴合大家的实际需求。群众搬迁入住后,还划定党员责任区,无论汉族、回族还是其他民族,只要谁家遇到困难,党员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帮扶。如今,福台新村拔地而起,看着各族群众围在广场上拉家常、齐心协力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王鸿鹏知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筑家园”。
永靖县王台镇福台新村群众 马玉霞 当时搬房子的时候丈夫不在,重的东西比较多,我们搬不动。王书记带着干部们来帮我们搬家,搬安稳以后还经常来关心我们,问我们水电有没有通,新家住的怎么样。冬天到了,问我们有没有烧暖气,确实很关心我们。
搬迁群众稳不稳得住,产业发展是推动深度融合突破口。福台新村充分利用安置点的区位和人口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加工车间已全面建成,将用于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手工编织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同时,针对部分有创业意愿的村民,镇村干部积极协调落实小额信贷、商铺奖补等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开办餐饮、百货等个体经营项目,形成“家家有活干、人人有钱赚”的局面。从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到千家万户的贴心服务,王鸿鹏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务实举措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初心践行使命,用实干书写民族团结进步崭新篇章。
永靖县王台镇党委书记 王鸿鹏 民族团结是力量之源,携手奋斗是发展之基。在今后的工作中,王台镇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社会治理为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化“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把共同体理念融入产业协作、民生服务、文化交流等各环节,不断推动全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建设“神奇炳灵·福地王台”凝聚各族群众人心、汇聚团结奋斗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继续发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必将在王台镇这片热土上绘就。
- 2025-11-03永靖:金秋果香溢满园 鲜红苹果产销旺
- 2025-11-03凉州区:三项举措赋能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 2025-11-03白银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适宜技术点亮产科“暖心路”
- 2025-11-03永靖公安交管大队开展“两客一危”运输企业安全检查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