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新闻资讯

敦煌文化IP创新升级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新实践

2025-06-19 14: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莫高窟飞天壁画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生,传统藻井纹样闪耀国际时尚舞台,九色鹿形象以虚拟偶像形式演绎丝路故事——敦煌文化正以创新方式唤醒年轻一代对中华文明的情感共鸣。近期,由抖音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主办的“落日合唱派对”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活动创新应用“生成式AI+多模态互动”技术,华语乐坛实力唱将周深与现场逾万名游客共同演绎《月牙湾》《小美满》等经典曲目,同时通过官方直播间实现数十万用户线上同步参与,开创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文化体验新模式,全网曝光量突破12亿次。

  这座丝路明珠正通过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科技+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敦煌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了文旅产品的互动体验,更让千年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为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数字敦煌 科技赋能让壁画“活”在指尖

  “以前总觉得特窟遥不可及,现在扫码就能‘穿越’进去,还能认领修复进度,感觉自己真成了壁画守护人!”来自上海的00后游客林雨桐,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体验“云窟计划”时兴奋地说。全球首个文物级数字洞窟系统,通过 8K 超清影像与区块链确权技术,打破千年保护困局,让游客得以一窥未开放特窟的神秘真容。五一期间推出的“数字供养人”计划,

  更是点燃了大众参与文化保护的热情。“我们希望用科技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介绍,与网易联合开发的《敦煌十二时辰》AR实景游戏,让游客手持“通关文牒”解码壁画彩蛋。“首测阶段单日参与用户就突破10万+,年轻人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了解了敦煌文化。”

  潮玩敦煌 文创出圈让历史“燃”成现象

  “抢了三次才抢到飞天盲盒,隐藏款‘反弹琵琶’太绝了!”在敦煌文创商店门口,深圳“盲盒控”陈浩然举着刚买到的泡泡玛特联名款向记者展示。这款预售30秒售罄5万套的盲盒,让敦煌研究院文创所负责人深感振奋:“我们希望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让文物‘走下神坛’。”五一特供的“藻井纹身贴”系列,日均发放量突破15万张,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

  跨界联名更是将敦煌美学推向新高地。李宁敦煌限定跑鞋融入三兔共耳纹样,安踏“九色鹿”联名卫衣登顶电商热销榜。“我们从敦煌壁画中提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李宁品牌设计师表示。必胜客“飞天披萨盒”成为社交平台爆款拍摄道具,敦煌博物馆馆长感慨:“每件文创都是移动的文化课堂,让历史在潮流中焕发新生。”

  夜宴敦煌 光影盛宴让遗址“醒”在星河

  夜幕降临,鸣沙山下,200架无人机组成的光影驼队缓缓掠过星空,重现古商队的辉煌盛景。《乐动敦煌》行进式演艺五一推出“九色鹿传说”特别篇,现场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太震撼了!感觉自己穿越回了千年前的丝路。”来自北京的游客赵先生激动地说。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创新推出的“星空露营+壁画修复体验”,预约量同比激增470%。在沙洲夜市升级后的“敦煌匠人工坊”,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泥版画、藻井灯。“完成作品还能兑换数字敦煌NFT证书,这体验太酷了!”正在制作藻井灯的大学生李薇笑着说。夜间开放的45号特窟临摹课程,已吸引中央美院等30余所高校组团预约,为敦煌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国际敦煌 文化出海让东方美“潮”向世界

  在莫高窟,游客们通过“数字丝路”项目,与远在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文化交融的体验太奇妙了!”来自加拿大的游客David竖起大拇指。敦煌与卢浮宫联袂推出的“双城记”数字展,让游客在两地同步观赏艺术珍品。

  敦煌纹样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米兰设计周主展厅,爱马仕最新丝巾系列复刻莫高窟《五台山图》,GUCCI设计师赞叹:“每个图案都是通向盛唐的密码。”“我们希望通过时尚这个载体,让世界看到东方美学的魅力。”敦煌研究院国际交流部负责人说。

  从数字洞窟到国潮顶流,从沙漠星空到世界T台,敦煌IP正以惊人的创造力重塑文旅产业格局。当您漫步在鸣沙山的璀璨星河下,触摸着数字壁画流转的光影,或许会顿悟:真正的文化传承,从不是固守千年尘埃,而是让每个时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敦煌叙事。(文/图 刘文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